作者: 來源: 北京日報 發表時間: 2025-09-09 10:48
9月4日起,俄羅斯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在國家大劇院連續“駐場”,4天6場“勝利之歌”音樂會展現出這支“戎裝藝術勁旅”的深厚功底,更以一次次臺上臺下的默契合唱見證了中俄兩國人民的深厚情誼。
9月6日晚,“勝利之歌”音樂會經由國家大劇院舞臺藝術“第二現場”,在北京、西藏、新疆、內蒙古、海南等全國多個省(區、市)的30余家劇院和近百家影院進行直播。借助“4K超高清+5.1環繞聲技術”,無論是身處椰林海島還是雪域高原,觀眾均可沉浸式欣賞世界頂級歌舞團帶來的精湛表演。
國家大劇院導播間里,工作人員密切關注鏡頭畫面。 北京日報記者 方非 攝
俄羅斯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在國家大劇院連續演出6場“勝利之歌”音樂會。劉方 攝
舞臺上下 經典旋律帶動全場大合唱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俄羅斯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淵源密切。1928年,依托蘇聯紅軍的軍樂傳統,亞歷山大紅旗歌舞團(以下簡稱紅旗歌舞團)應運而生,自誕生之初便確立“為戰士而歌,為勝利而舞”的主旨。1941年,歌舞團創始人、作曲家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亞歷山德羅夫創作《神圣的戰爭》,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神圣的戰爭》傳唱在前線,激勵無數蘇聯人民為國奮戰到底,至今仍是紅旗歌舞團每場演出的保留曲目。
從浩蕩雄渾的《堅不可摧的傳奇》《神圣的戰爭》,到輕盈曼妙的《紅莓花兒開》《卡林卡》,從充滿情懷的《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到家喻戶曉的《我是一個兵》《我愛你,中國》……紅旗歌舞團在京的6場演出以多種形式編排了超70首作品。在團長、藝術總監根納季·薩切紐克的帶領下,合唱團、舞蹈團、樂團攜手十余位國寶級歌唱家輪番亮相。
俄羅斯“人民藝術家”瓦基姆·阿納涅夫被稱作“卡林卡先生”,幾十年來,他演繹的《卡林卡》風靡全球,這次在京城舞臺,他再次詮釋這首代表作,溫暖澄凈的歌喉、自如轉換的長音令人叫絕;另一位俄羅斯“人民藝術家”瓦列里·伽瓦與合唱團配合默契,帶來明亮輕快、感染力十足的民歌《沿著彼得大街》……此外,舞蹈節目《哥薩克騎兵》《焦爾金就在我們中間》《水兵舞》《俄羅斯舞》熱烈活潑,敏捷高超的舞步急速變換,鮮艷的民族服飾如盛放的花朵,數度將氣氛推向高潮。
當《國際歌》《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旋律響起,掌聲漸漸帶起節拍,貫穿歌曲始終,盡管語言不同,但臺上臺下匯成了合唱。“每一場在國家大劇院的演出,我們都感受著現場觀眾的呼吸,收獲了熱烈的喝彩。”根納季·薩切紐克激動地說。為回應中國觀眾的喜愛,紅旗歌舞團改編呈現了《游擊隊歌》《我是一個兵》《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等多首中國作品,6場演出中多次作為返場彩蛋的《燈火里的中國》在歌舞團內部提前進行了多輪試唱,唱得最好的女高音瓦連京娜·索洛維約娃成為舞臺領唱。
第二現場 高原學子沉浸式欣賞北京演出
“我們了解紅旗歌舞團在觀眾間的影響力和他們所能喚起的共鳴,也希望國家大劇院這個平臺上呈現的最優秀的節目能被全國觀眾看到。”國家大劇院副院長馬榮國表示。
為此,國家大劇院激活舞臺藝術“第二現場”,在市委宣傳部、市廣電局、市經信局指導下,中國電影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聯超清(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協力助陣,9月6日晚的“勝利之歌”音樂會在全國多個省(區、市)的30余家劇院和近百家影院進行直播。
參與直播的劇院規模與數量再創新高,西藏自治區首次加盟“第二現場”,成為海拔最高的直播點位,在西藏大劇院、尼木縣黨校禮堂、當雄縣黑帳篷演藝新空間,上千名觀眾同步觀看了北京的演出。在西藏大劇院,北京西藏拉薩指揮部邀請北京拉薩實驗中學的400名學生前來觀演。“藝術+技術”的呈現,讓高三學生米央倍感驚喜,“這場直播仿佛時空切換,我好像正坐在國家大劇院的劇場里。”
幕后籌備 奔赴各地“地毯式”評估設備
從4月19日的話劇《林則徐》,到7月19日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再到9月6日的“勝利之歌”音樂會,“第二現場”已成功進行了3次直播,不斷拓展藝術門類和參演團體。
“考慮到這次新加入‘第二現場’的劇院有十多家,直播前期準備階段,我們做了大量工作。”馬榮國介紹,為確保“真直播”最大化呈現“4K超高清+5.1環繞聲技術”的影音品質,技術團隊對參與“第二現場”的機構進行了“地毯式”設備條件評估,奔赴全國多地完成多輪聯調、聯測,保證網絡鏈路和設備穩定安全,助力優質文化資源順利直達基層。
作為首支亮相“第二現場”的國際頂尖藝術團體,紅旗歌舞團給予了版權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不過由于歌舞團行程安排緊密,留給導播團隊的準備時間相當有限。9月4日,歌舞團抵達國家大劇院彩排,導播團隊先對每個作品進行單機位拍攝,再結合節目的不同特點以及現場燈光、藝術家的站位,設計詳細的機位。馬榮國透露,這次直播現場布設了約10個機位,兩臺遙控攝像機隱藏在上場口、下場口位置,專門捕捉舞臺后區合唱團、樂團中每位成員的表情與精湛表演。
直播當晚,位于國家大劇院地下的導播間里,數路鏡頭匯總在大屏幕上,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地逐個發出指令:“現在進入正式演出,第一首作品《堅不可摧的傳奇》,先是右側合唱,然后小號起。”“《草原啊,草原》準備,開頭是小號、貝斯,接著是合唱的轟鳴。”從局部到整體,事無巨細的分鏡頭腳本緊密貼合著作品特點與現場氛圍,一一記錄演出精彩時刻。精準直播配合深入淺出的導賞環節、先進的技術,“第二現場”不斷賦能“北京大視聽”品牌,探索超高清視聽產業發展可參考、可推廣的“北京樣板”。(北京日報記者 高倩)